■本報記者 諸葛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臺上100位“市民誦讀達人”,臺下1500餘古詩詞愛好者齊誦《三字經》暖場,昨晚的上海保利大劇院文化氤氳、古意盎然。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傳統經典誦讀終級賽展演暨上海孔子文化節閉幕式在《大學之道》的全場誦讀聲中拉開帷幕。經過近兩個小時激烈角逐,寶山區29歲教師徐羅艷從10位“誦讀進士”中脫穎而出,成為“誦讀狀元”,楊浦區8歲小學生張人勻、金山區27歲教師胡怡泓分獲“誦讀榜眼”、“誦讀探花”。
  8歲“榜眼”愛唱古詩
  以“夢想”“真情”“師道”“勇氣”“胸懷”等為關鍵詞,10位闖入終極賽的“誦讀進士”必須在40秒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完成“傳統經典上下句接龍”,對得越多,得分越高。隨著臺上賽事日漸白熱化,臺下觀眾也在悄聲交頭接耳,“太緊張了”、“這條難度有點大”、“好厲害,我怎麼沒想到”。
  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自今年4月份在本市啟動,有近8萬市民直接報名參賽,活動覆蓋全市各區縣、社區、學校、企業。參與誦讀活動的市民超過300萬。昨晚賽場上,年紀最小的選手是“誦讀榜眼”、楊浦區杭州路第一小學學生張人勻,年僅8歲,如今已能背誦近700首詩文。大賽中他一路戰勝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登上終極賽舞臺。
  徐羅艷也是在張人勻那麼大的年紀接觸傳統經典,“我第一首會背的古詩是《清明》,那時不懂‘雨紛紛’,不懂‘欲斷魂’,但是莫名覺得‘杏花村’應該是明麗旖旎的所在,仿佛糖果般鮮甜誘人。高中時期讀的傳統文學作品最多,每一部著作對我來說都像一個夢。”
  父母上經典第一課
  進入決賽的選手,29歲以下年輕人占了70%。他們大多幼時跟隨父母接觸經典,童子功深厚。十強選手、市北中學理科生王俊期,媽媽就是通過唐詩宋詞來教他學說話的,“剛剛學會說話,我便會背‘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從此與經典結緣。”年僅16歲的他對四書五經、二十四史都有所涉獵。十強選手沈敏佳,因為媽媽教她的第一首詩是《望月懷遠》,從小到大都以“小遠”作為自己的筆名和網名。
  昨晚,通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陸建領誦《詩經·關雎》。雖然一步之遙落選十強,她表示,比賽收穫極大,今後有志於做傳統經典教育志願者。初二時陸建翻看祖父書架上的辭書,逐字逐句學習,由此打下古文基礎。她則在兒子上幼兒園時便教他背誦 《三字經》、《弟子規》,“經典意義不止於識字背誦,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啟發小朋友在生活中懂事守禮,極為實用。”
  學校社團蔚然成風
  昨天的終極賽上,大賽評委李耐儒感言,“經典誦讀確實應該從娃娃抓起,希望能成為全體家長與學校共識,多給孩子們誦讀傳統詩文的時間。”其實,這在上海不少中小學已成為現實。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昨天透露,嘉定區從幼兒園到初中,全部開設中華經典誦讀課,150個經典誦讀社團,100個在學校,並探索以演唱方式表現古詩詞魅力。
  閘北區市北中學高三學生趙倬成,昨晚與播音員陸澄一起吟誦 《岳陽樓記》。他告訴記者,自己從高一加入學校詞社“水雲間”。這次大賽,他闖入百強,兩位同學嚴涵、王俊期闖入十強。“水雲間”詞社指導老師杜亞群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在她看來,“生活工作節奏快,吟誦唱和經典,不失為解壓良方,學生和我都獲益良多。”
  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決賽、總決賽正值八、九月間,“經典閱讀誦吟”成為青少年暑期活動新熱點。市群藝館專門設計“我們一起讀”誦讀活動,邀請陳醇、王濤、吳曉蕾、蔡金萍等多位資深播音主持、專家講經典、誦經典,與青少年互動,場場滿座。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也紛紛開展青少年經典誦讀活動、舉辦閱讀夏令營、閱讀大賽、閱讀推廣。昨晚,臺上臺下以梁啟超《少年中國說》應和,“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直到最後全場起立合唱《歌唱祖國》,氣氛一浪高過一浪。  (原標題:誦讀決賽選手七成是年輕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x89vxtn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